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确保高质量完成市下达的“十四五”及年度目标任务,根据《宿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宿迁市 2023 年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3年全区PM2.5浓度下降到32μg/m3及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2%及以上,O3浓度下降到160μg/m3及以下;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较2022年分别削减4%、5%以上,年平均降尘量不高于3吨/月•平方公里。
2023年我区省考断面西民便河G343民便河桥(与宿城区共考)和市考断面西民便河黄道口东达到或好于地表水III类,单月不出现劣V类,工业特征污染因子氟化物单月不超过地表水III类。
2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除市考断面西民便河黄道口东水质监测站点按地表水III类考核外,其余2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达到或好于IV类水体比例100%。
二、重点任务
(一)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1. 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加强碳排放管理,推动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鼓励重点耗能企业使用能耗在线监测体系,组织辖区内重点企业完成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委托第三方核查重点企业开展排放报告评估工作。加强碳减排核算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为减污降碳、科学核算夯实基础。(责任单位:投资促进局、生态环境分局)
2. 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中心城市主导风向上禁止新建高污染、高排放废气企业,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规定,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产能淘汰和压减任务。(责任单位:投资促进局)
3. 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作。引导重点行业企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加强宣传动员力度,鼓励企业依法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针对涉气及涉水污染物减排,开展园区企业集群差异化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已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加强后督查,评估其审核效果,同时积极深挖内源,确保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原则上至少实施1个中/高费清洁生产审核方案。(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4. 开展使用生物质能源贯标及治理工作。按照《江苏省生物质电厂与锅炉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开展生物质锅炉专项整治,通过“落后淘汰一批、清洁替代一批、超低改造一批”,推进我区生物质锅炉全面转型升级。逐步推进建成浴室等小型生物质锅炉采用电能等采用清洁能源替代。6月30日前,推进杰盛手套等3家企业生物质锅炉达到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385-2022)。(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5. 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推进“散乱污”综合整治,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重点对古楚、三棵树片区和出租厂房常态开展排查整治,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管理。对新发现“散乱污”企业,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确保“散乱污”企业依法依规整治到位。(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牵头、相应的单位和部门按职责配合)
6. 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落措施要求,推行科学有效减排措施,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根据污染现状,实行错峰生产严格落实相应管控措施。结合大气网格热点监测、标准站以及企业用电监测等信息,及时比对分析数据变化,找准污染源头,力求精准治污,确保管控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区攻坚办、区攻坚指挥部成员单位)
7. 严格落实应急管控豁免政策。按照省市文件相关要求,积极开展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企业申报工作,引导企业按照豁免管理要求制定实施提标改造方案,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动态更新符合豁免条件的企业申报豁免。(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涉及相关项目的主管部门)
8. 深入开展臭氧污染“夏病冬治”工作。推进实施工业园区(集中区)排污限值限量管理体系建设。按照《2022—2023年度宿迁市臭氧污染“夏病冬治”工作方案》要求,落实臭氧应急管控。更新编制完成臭氧污染应急减排清单,新增的企业臭氧污染应急减排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范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在臭氧超标可能形成污染天气时,及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缩短臭氧污染时段,削减臭氧污染峰值。对23家涉VOCs企业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2023年4月底前,对工业涂装、印刷包装等溶剂型原料使用量大的企业开展专项核查行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密闭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削减污染排放。(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9. 开展单低效VOCs治理设施专项整治及提升行动。对产污环节废气收集处理采用单一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VOCs废气采用单一喷淋吸收等治理技术且无法稳定达标的,督促企业加快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常态推进已实施活性炭入户核查的44家企业开展回头看,严格执行活性炭使用及更换的管理。(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10. 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废气专项治理。加大力度广泛宣传新修订的《江苏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让条例知识进工厂进工地,人人知晓,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强化工程机械排放监督抽测,每月至少开展1次工程机械监督抽测。全年完成移动源入户监督抽测100台,工程机械监督抽测100台,加油站每季度油气回收设施检查10座,推进4家加油站实施“三次油气回收”改造,推进区内重点车辆排放检验核查率90%的要求。(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经济发展局、建设局)
11. 常态推进《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实施降尘量攻坚专项行动。严格降尘量控制指标,对26个降尘点周边加密监测,加强日常巡查检查,落实针对性治理措施。全区年度平均降尘量不高于3吨/月•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区攻坚办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
12. 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加强各类工地督查检查,督促工地落实扬尘管理“八有”要求,并实现常态化有效管理。强化辖区内道路保洁,重点实施洗扫吸尘、冲洗洒水、高空雾化作业,确保道路清洁无死角。常态开展渣土车夜间运输集中查处行动,杜绝渣土车非法运输、抛洒滴漏、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加强企业厂区扬尘管控,厂区道路开展湿式清扫和保洁,厂区内装卸、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须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有效措施。对闲置地块及时进行“场地平整、播撒草籽、绿网覆盖”,减少扬尘产生的污染。(责任单位:建设局、城管分局、投资促进局、生态环境分局、属地乡(街道)按相应职能开展工作)
13. 加强餐饮油烟防治。实时监控区内烧烤店及面积100㎡以上餐饮店(无油烟排放餐饮店除外)油烟治理情况,督促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达标排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对擅自停用污处设备的依法处罚。对已完成整治的餐饮单位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治成效。(责任单位:城管分局)
14. 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点加强对富豪御景城汽修集中点整治,督促汽修企业严格按照《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24409-2020)要求,使用符合产品质量的涂料;按照《汽车维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814-2020)要求,严厉打击喷涂工序未密闭、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黄河街道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15. 常态加强秸秆禁烧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包保网,落实逐级包保责任制,突出重点区域,加强巡查检查,严格实施秸秆禁烧,突出夏秋两季秸秆禁烧专项巡查,重点加强对南蔡乡检查力度;严禁焚烧垃圾、落叶、塑料等行为,落实常态化管理。(责任单位:攻坚办牵头,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城管分局、各乡(街道)按照相应分工开展工作)
(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1. 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编制2023年度西民便河黄道口东“一河一策”达标方案,充分应用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推进问题整改,针对性排定重点工程,采取控源截污和长效整治相结合原则,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切实扭转水质恶化局面。(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建设局配合)
2. 持续开展市政管网排查专项行动。重点排查老旧小区污水与雨水管网混接错接、泵站建设和涉水企业纳管等问题,建立雨污混错接和污水直排问题清单、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出水浓度异常问题清单。根据问题清单,制订补短板工程建设计划,实施分类整治。(责任单位:区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各乡(街道)配合)
3. 严格管控排涝闸站污水。积极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系统改造与建设,对22个排涝站、闸坝实施监测监控管理,保持闸坝上雨水管网超低水位(≤0.1米)状态,科学管控闸坝开启,汛前集中开展拦蓄口吸泥清淤后再予开闸。严禁劣Ⅴ类拦蓄污水直排下泄入河。对因上游污水下泄导致的排涝站、闸坝水质超标问题,及时拦蓄的污水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或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5000吨/天)污水处理设施。(责任单位: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各乡(街道)配合)
4. 全面落实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工程。落实《宿迁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要求,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完善配套市政管网及污水泵站建设和修复,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面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完成年度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任务。每月跟踪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浓度,评估提质增效成果。(责任单位: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各乡(街道)配合)
5. 不断提高初期雨水收集治理能力。加强城市建成区初期雨水的管控,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初期雨水截留纳管、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雨水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建设局)
6. 加强医疗污水处置监管。以医院以及接纳其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重点,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处置监管,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置、杀菌消毒要求,切实做好医疗污水收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监督管理,防止二次污染。完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做到达标排放。(责任单位: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建设局配合)
7. 加强工业特征污染因子管控。对涉氟企业提出友好协商减排路径,加强涉氟企业污水总排口和雨水排口管控,安装自动在线监控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定期开展涉氟企业污水排口和雨水排口氟化物手工监测,发现涉氟排放浓度异常时及时预警提醒。开展区域内河道氟化物容量研究,科学制定管控措施,为涉氟新项目入驻提供污染总量保障。(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8. 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排口排查整治。根据《宿迁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内部雨污分流排查改造工作方案》(宿水治办发〔2022〕2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内部雨污分流管网排查和工程改造,健全完善企业排口规范化管理制度,对生产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工业企业开展污染评估。(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建设局配合)
9. 全面加强种植业污染管控。改进西民便河沿线农田施肥方式,提高机械施肥比例,强化氮肥深施,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米小麦种肥同播等新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持续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和强度。推进农田退水治理,采取秸秆全量离田、直播稻改机插秧和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等措施,减少农田退水对外围水环境影响。(责任单位: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乡(街道)、生态环境分局配合)
10. 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全面排查市政污水管网建设配套短板和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进水浓度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的厂站,切实推进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对前期建设早、处理工艺落后的污水处理厂站,建议按准IV类出水标准实施提标升级。(责任单位: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南蔡乡配合)
11. 推进畜禽养殖行业粪污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畜禽养殖行业粪肥还田制度,强化过程监管,防止粪肥伴随农田退水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加快畜禽养殖行业设施装备改造提升,推行清洁生产,推广节水、节料、节能的养殖工艺,提高畜禽养殖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基础设施,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牵头,南蔡乡、生态环境分局配合)
12.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落实《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分类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的村庄就近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距离管网较远但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居住偏远分散、人口较少的规划保留村庄,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对已建成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强化监管,发现流量异常、浓度异常或无法满足区域污水收集处理需要的,督促其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不断解决市政污水管网破损、设施运行不正常、管护机制不健全、管网入户率低等问题。到2023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稳定率满足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要求。(责任单位: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南蔡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推进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462-2020)要求,开展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河湖水系连通和疏浚清淤。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识别及整治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健全粪污清掏处置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处置收运体系,提高无害化处置能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责任单位: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牵头,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南蔡乡配合)
14. 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工程。实施河西污水处理厂和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设计水量13万m³/d。通过生态缓冲、生态修复等作为主要技术措施,实现河西污水处理厂和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深度净化,尾水深度处理后通过水循环泵站及橡胶坝实现区内水循环,输送至老民便河、洋大河、树仁河、东沙河处,实现内河水环境修复与改善。(责任单位: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配合)
15. 完善城市黑臭水体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整治效果后评估工作,继续实施水质监督监测,强化河道巡查和管养,做好水面岸坡的清理保洁,排口的动态管控和活水保质,实现水体“长制久清”。继续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依托西南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制定中长期水环境治理和管护计划,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疏浚、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对主要西民便河开展长效整治,杜绝主城区河道返黑返臭。(责任单位: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配合)
16. 监测监控能力全面提升。结合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前期排查成果,在全面排查和排污口初步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入河(湖)排污口名录,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利用已建成的监测监控站点,对区内河道进行全时段监测监控。(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17. 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工作,强化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推动重点排污单位用水、用电、工况监控设备的安装与联网工作。(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18. 建立横向会商制度。定期召开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以管网建设、污水收集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推进等为主题,会商存在问题,确定方法措施,解决具体问题。(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19. 开展重点企业执法检查。依据工业企业特征污染物清单,加强光伏行业涉氟化物管控,重点对食品、水泥等高浓度产出大户,以及纺织、酿造等排水大户开展排水执法检查。同步强化涉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等特征工业因子执法检查,关注雨水排口排污行为。(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20. 完善跨区域联防联控。加强西民便河、十一支沟等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立足“十四五”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建立与宿城区、苏宿园区等市域内水污染防治框架合作协议。协同开展西民便河、十一支沟等河道溯源排查、控源截污,落实跨区域联防管控,初步实现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21. 夯实治污主体责任。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健全完善机制,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促进区域水环境长效治理。推进河长制、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防汛抗旱、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责任单位: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分局、乡(街道)配合)
22. 开展畜禽养殖执法检查。对禁养区内非法养殖行为依法取缔,做好外围纳污河道执法,固定排污证据,核查土地非生长期排污去向,对被发现造成区域环境恶劣影响的,依法予以查处,责令建设粪污收储设施。(区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南蔡乡配合)
23. 开展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执法。综合应用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在线监测数据、手工采样监测数据等手段,对超标排污单位严格依法查处。对因生化系统遭受生产废水冲击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瘫痪问题,溯源查处排污主体,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对未经许可向市政管网排污行为依法查处。(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统筹谋划部署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切实改善我区环境质量作出贡献。要围绕大气、水方案和年度重点工作事项,制定推进计划,持续稳步开展污染攻坚活动。
(二)强化工作调度。区攻坚办要定期调度各地、各部门污染防治攻坚推进情况,推动各项年度污染治理任务有效开展。强化统筹各成员单位攻坚力量,集中调度、同步实施、高效攻坚。
(三)强化督查考核。区攻坚办要联合相关部门,强化督察考核,及时发现、督促整改问题,对问题突出、进展滞后的,要及时通报,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各单位年度各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月度积分管理及年度生态环境高质量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