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经开区:迎“蓝”而上 “气”质提升
- 发布日期:
2025-08-15 - 来源:
- 访问量:1

(速新闻记者 王晖) 清晨,宿迁经开区古楚街道古楚名苑小区居民曹心怡轻轻推开窗户,一方澄澈的“经开蓝”便映入眼帘,白云如絮,轻舞晴空。“出门散个步,空气都是甜的,呼吸格外顺畅!”曹心怡的话展现了宿迁经开区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
这份“甜”与“畅”,源于“靶向施治”的坚实步履。近年来,随着宿迁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在宿迁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牢牢锁定工业源、燃煤源、生活源、扬尘源、移动源五大关键源头,构建目标明晰、重点突出、措施精准的全方位精细化治理体系。一系列行动“重拳出击”,一项项举措“绵绵用力”,汇聚成守护“经开蓝”的强大合力。

“‘雷霆之势’治顽疾,‘绣花功夫’求长效。环保‘闸门’要严丝合缝,‘答卷’最终要写在大地上,写在蓝天里。”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局长晏明生说。 截至8月11日,宿迁经开区PM_2.5平均浓度压降至38.1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73.9%。
在江苏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轻量化玻璃瓶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末端那座安静的圆柱形设备是关键所在。烟气经过层层“洗礼”,最终近乎透明地排出。“这套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如同生产线上的‘清肺神器’。”该公司环保负责人介绍。 在江苏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轻量化玻璃瓶生产线炉烟气治理升级改造项目中,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强力助推,多次深入现场协调督导,借助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精准扶持和高效落地,技改成效斐然—— 排放浓度实现“硬着陆”,单位烟气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分别同比减少66.7%、16.7%、25.0%,指标稳定且优于设计预期,成为宿迁经开区超低排放的标杆。江苏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炉火淬炼出的“纯净”,正是宿迁经开区工业绿色升级迈出的坚实一步。

“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绝不能‘大水漫灌’,得像中医把脉一样,精准开方。”在一家包装印刷企业车间,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工作人员拿着便携式监测仪,仔细检测废气收集效率。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为全区涉VOCs企业“把脉问诊”,形成问题清单,为重点排污单位量身打造“一厂一策”。 在一家企业的涂装车间,密闭喷房替代了开放式作业,环保系统将有机废气高效转化为无害物质。该企业涂装车间主任算了一笔账:“改造后不仅异味没了,产品合格率还提升了2个百分点。政府补贴加节能收益,两年就能回本。”这番“环保即效益”的实践,正在宿迁经开区引发涟漪效应。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中,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依托大数据精准测算企业减排潜力,科学引导重点企业错峰生产,实现了环境质量保障与企业平稳运行的“双赢”。

标杆引领,企业转型增添新动能。以“环保绩效分级”为重要抓手,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打出政策宣贯、标杆观摩、技术帮扶等“组合拳”,激发企业“追绿逐优”的内生动力。各家企业对标先进,加大投入,优化工艺,竞相提升“绿色身价”。仅今年上半年,就有5家企业崭露头角 ,被推荐参加省级环保绩效AB级审核,逐步成长为引领全域产业绿色升级的“领头雁”。

精准降尘,智慧赋能让工地“绿意盎然”。扬尘治理关系着城市的“呼吸”。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紧盯工地、道路、餐饮油烟等重点,采用“点上智控、线上清扫、面上联动”的“立体战法”。“电子眼”24小时严密监控全区在建工地,数据实时回传指挥中枢,一旦数据出现异常即刻预警,执法人员1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城市的“毛细血管”同样被精心呵护,洒水车、雾炮车编织起动态的“保湿降尘网”,高频次清扫有效控尘。这套智慧化、精细化的管控体系,精准扼住了扬尘的“咽喉”。


蓝天白云常在,清新空气常新。从监测数据的持续改善,到群众“开窗见蓝”的切身感受,宿迁经开区正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描绘着“经开蓝”的温暖底色。这一抹“经开蓝”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更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温暖“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