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宿迁市发明协会的这场会缘何选择中农科?

  • 发布日期: 2025-04-12
  • 来源:
  • 访问量:1

(速新闻记者 黄松)4月10日,宿迁市发明协会第五次理事会暨会长办公会的会场,首次设在了江苏中农科食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农科”)的生产研发中心。一个专注农业科技创新的企业,何以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会议举办地?答案藏在企业的创新基因里。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农科构建了“菌种资源—功能食品开发—菌渣全利用”的六位一体创新平台。在研发中心的展厅,该公司董事长明松向与会者展示的菌种资源库中,自主研发的富硒菌菇ZNK02、JS03等15个特色菌株尤为醒目。这些菌种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等12家科研机构合作,已在全国建立20余个种植基地,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用户”的特色模式。

在十万级GMP净化车间,三维运动混合生产线正以每小时300公斤的速度处理原料。企业建立的10项质控指标体系,覆盖密度、微生物等关键参数,保障着年产1.3亿片制剂、1.8亿包粉剂的生产能力。1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车间里,湿法制粒、沸腾流化干燥等5项核心工艺,将富硒食用菌转化为片剂、口服液等三大类功能食品。

“企业拥有的8项驯化出菇技术、4项硒成分制备技术,以及正在申报的3—5项年度新增专利,构建起微生物转化领域的技术壁垒。”明松介绍,随着功能食品市场扩容,中农科正以全链条创新实践诠释着“科技赋能产业”的发展路径。

“从菌种选育到剂型生产的技术闭环,正是知识产权转化的典型案例。”宿迁市发明协会会长王长跃表示,“选择这里开会,正是看中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样本。”

当前,随着大健康产业升级和行业标准完善,中农科正加速推进种植技术改良与深加工技术突破。企业持续完善的检测监控体系覆盖生产全流程,涵盖微生物、电导率等10余项质控指标,为功能食品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企业创新实力的认可,也为区域产学研合作提供了示范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